聯系我們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電話:021-58446796
公司QQ:732319580
郵箱:daisy.xu@easytranslation.com.cn
網址:www.jpgfs2012.com
地址:上海浦東金橋開發區金豫路700號6號樓1樓
關于創造性,我國著名翻譯家有關不少論述。
茅盾先生說:“這樣的翻譯的過程,是把譯者和原作者合二為一,好像原作者用另外一國文字寫自己的作品。這樣的翻譯既需要譯者發揮工作上的創造性,而又要完全忠實于原作的意圖,好像一個演員必須以自己的生活和藝術修養來創造劇中人物的形象,而創造出來的人物,又必須完全符合于劇本作家原來的意圖一樣。”他還說:“這樣的翻譯既需要譯者的創造性,而又要完全忠實于原作的面貌,這是對文學翻譯的最高的要求。”
王佐良先生說:“文學翻譯不是機械乏味的事,而是一種創造性的努力。”他還說:“雖然困難不少,我卻仍然喜歡譯詩,也許是因為它畢竟是一種創造性的藝術活動,它的要求是嚴格的,而它的慰藉卻又是甜蜜的。”
是不是只有文學作品、小說、戲劇、詩歌,翻譯時才需要有創造性呢?
楊憲益先生的夫人戴乃迭說過:“我們的靈活性太少了。有一位翻譯家,我們非常欽佩,名叫大衛•霍克斯。他就比我們更有創造性。我們太死板,讀者不愛看,因為我們偏于直譯。……應該更富有創造性。翻譯家應大致做到這樣。然而,我們長期以來一直受過去工作環境的限制,以致現在我們的翻譯家比較拘泥于原文,譯文平庸,還是深受過去老框框的影響。”她還說:“我覺得我們傳統的翻譯法是直譯,過于死板的直譯,以致使讀者常常搞不懂我們說的是什么意思。”
從這兩段引文可以看出,他們都認為譯文是難以和原文完全吻合的,譯者所追求的無非是盡量接近原文。這就給譯者發揮創造性留下了很大的余地。譯者越主動發揮創造性,他的譯文就越接近原文。反之,譯者若不注意發揮創造性,他的譯文就可能離原文很遠了。
那么,漢語和英語在句子結構方面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第一、漢語句子結構比較松散,連詞用得不多,但意思是連貫的,這就是王力先生所說的“意合”。英語句子結構比較緊湊,句子內部連接之處,一般都要用具體的詞語來體現,也就是王力先生所說的“形合”。這句子中間的連接往往就是需要譯者發揮創造性的地方。
第二、漢語不怕重復,同一個詞語可以連續使用。英語則不然,總是千方百計地換一個說法,以避免重復。
說到譯文。譯文好不好,理解是關鍵。有時若機械地按照字面的意思譯,會違背原文的意思,甚至造成誤解。這時譯者就要開動腦筋,根據上下文來判斷原文的意思究竟是什么,然后加以很好地處理。
最后,關于譯文的創造性,什么可以稱作是創造性,而非隨心所欲的翻譯?
所謂創造性,就是擺脫原稿的束縛,在譯文里面使用最好的表達方式。
發揮創造性,需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第一,理解要深,要透。對原文的理解越深、越透,發揮創造性的自由度也就越大。
第二,英語要好。知道在情境下使用什么詞,能夠了解各個詞之間的細微差異。
第三,精益求精。好的譯文往往不是一下子就能輕易想出來的,有時需要冥思苦想,花很多時間。因此,必須有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精神。只要功夫下到了,是會創造出好的譯文的。
以上內容由上海專業翻譯公司質控部Susan摘自《翻譯中的創造性》--學習《鄧小平文選》英譯文的一點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