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電話:021-58446796
公司QQ:732319580
郵箱:daisy.xu@easytranslation.com.cn
網址:www.jpgfs2012.com
地址:上海浦東金橋開發區金豫路700號6號樓1樓
第五屆“《英語世界》杯”翻譯大賽翻譯心得第五屆“《英語世界》杯”翻譯大賽翻譯心得 【編者按:本文作者是2014年第五屆“《英語世界》杯”翻譯大賽一等獎獲得者鄧志輝。日前,她發來此文并附信表示,此前有兩位參賽同學先后去信與她探討,她不敢怠慢,用心回復并分享了個人在本次翻譯中的一些心得體會,對類似體裁的文學翻譯也作了簡要探討。衷心希望這篇心得能對更多翻譯愛好者有所啟發。】
**同學:你好!謝謝你發來譯文與我探討。你謙虛的態度讓我感動,而你對翻譯的認真與執著態度,也讓我自覺不可以對你的來信敷衍了事;所以,雖然我不敢當“請教”二字,但非常愿意與你分享我自己在翻譯 Limbo 這篇文章時的一些考慮,以及對類似體裁的文學翻譯的一點點思考。
我不認為你的譯文有什么明確的“硬傷”,因為它沒有什么明顯的“錯/誤/漏譯”,整體行文表達也沒有明顯的違和感。事實上,就 Limbo 這篇小短文而言,除了少數詞、句、文化因素易致誤解或不易翻譯準確到位以外,多數地方并不會造成單句翻譯上的難度,也就是說,如果單就表層的字句理解與意義轉換而言,我個人懷疑很多參賽譯文都不會有太大、太顯著的差別。例如:是“封凍”“凍結”還是“定格”(在這過渡地帶),是“就像廢棄的建筑上的涂鴉”還是“有如頹敗建筑上的涂鴉”,是“嘲諷地自語”“嘲弄地嘟囔”還是“嘟囔著挖苦”,是“驟然覺到”還是“突然感覺”——孤立來看,這些譯詞的選擇偶爾也許有雅俗之別,多數卻極難說有高下之分,那么究竟是什么導致了譯文質量的差異呢?我個人覺得這篇文章翻譯的關鍵處在于:是否對原文整體風格有所把握,并在譯文中加以恰當和有效的體現。
這里“風格”一方面體現于字詞、句式等語言層面,另一方面更體現于語言表層之下、作者所傳遞的某種情緒之中。就語言層面而言,原文文風簡潔優美,用詞精煉,敘述毫不拖泥帶水,因此我個人在翻譯時也盡力做到簡潔精煉,多用短句,不多用不必要的字詞(但后來回看譯文仍覺有不夠簡潔處)。我個人的領會是:這種語言風格很適于表達文中敘述者面對家庭變故時的失落與茫然情緒(詳見下文論述)。此外,在詞匯選擇上我認為也需遵原文風格避免選用過分口語化的詞匯,同時注意譯文風格在句式與詞匯上的整體一致性。
不過,在仿佛平靜的簡潔敘事背后,則是“情緒表達”的層面。說到底,這篇散文“記事”之意在“表情”:所記的事是敘述者在車庫中等待父親與搬家卡車到來期間的一些所見與所想,其時父母離婚一事已定,身為未成年子女,面對家人分離、搬離舊居等現狀,作者無力挽回卻心有不舍,也許還有些許不甘,因此被動接受(體現為平靜克制的敘事)之中,是掩不住的失落、傷感與面向未來生活時的茫然之情。動筆翻譯之前先帶著閱讀欣賞、領會作者情感的心態去讀原文,也許更易感悟到這些貫穿全文的情緒。
我們來回顧一下原文的敘事過程與敘事視角:開篇以簡短的并列句初定情感基調,同時交待背景(事件與地點),點明作者的觀察性敘事視角(第二段進一步交待了敘述者此時的觀察位置),人物的茫然心情則在首段末句通過一個移情式的表達有所體現(“所有待搬的物件都以一種混亂而不確的狀態定格于過去與未來之間”,試想,若敘述者面對未來是歡欣雀躍與期待的心情,眼中待搬物件的混亂只怕會在筆下也相應地呈“雀躍”感)。接下來的二到六段,敘述者視線從堆積的箱包移到墻角的暖爐,再到右手邊的工作臺,再到臺前送往救世軍的箱子,再到罔顧色調胡亂堆放的家具,個中描述無不體現出上述傷感情緒的影響:毫不留情封起回憶的箱包在我眼中恍若墓碑;不解風情兀自工作的供熱管風聲在我耳中宛如哀樂;不再呈現日常居家狀態的工作臺在我眼中顯得格格不入、極其陌生以至讓人生厭;潦草的“救世軍”字跡仿佛在諷刺地提醒我物是人非、往事不堪憶;而胡亂堆放的家具則儼然是“物是人非”的現場注解,“刺目”(lash out)一詞不僅是對雜亂顏色的寫實,更是敘述者情緒的寫虛(再試想,若作者對未來充滿期待與快樂,眼前的雜亂顏色堆砌也許不僅不會刺目,反而會是飛揚心情的注解)。隨著上述敘述,作者似乎漸漸被迫且越來越真切地觸到“一切已不可變更”的殘酷現實,而在最后一段突然從這種思緒的茫然、失落中回過神來,并尤其切膚地感受到現實是如此異常地冰冷(“陰冷得厲害”),幾乎令人難以承受(期望盡快離開此地此情此景)。
這樣清晰體認到原文在平靜敘述表面下、整體情緒上若隱若現的傷感,半屬無奈半屬無力的茫然,以及付諸文字時的淡淡克制感之后——我個人堅持認為必須進行完這一步(通讀,對全文意旨與風格了然于心)以后才可以開始動筆翻譯——譯者下一步的任務就是如何以最恰切的方式將這種情緒用目標語加以表現。例如,若譯者對敘述者的傷感產生同理心,也許就不至于在開篇第一句中用到“終于(離婚了)”“總算把婚離了”“終于塵埃落定了”這樣沒心沒肺的表達,“告一段落”“手續已辦好”等表述也似乎稍嫌情緒表達不足,面對“救世軍”字跡引起的諷刺感時也多半不會用到“(嘟囔著)挖苦”這樣偏冷峻犀利的詞匯;若譯者能充分領會敘述者的失落、無奈與無力感,就不至于在表達時為賦新詞“強添麗巧”,以致出現如曹老師在點評中所指出的那些“過火”表述:“在……罅隙里泛濫成災”“忍不住思緒紛飛”“淺唱低吟著挽歌”“我的內心卻如那屋子般空蕩蕩,魂不知所歸”……在原文既定的情緒對照下,這些表述顯得飄忽、張揚、不解人(敘述者)意(平靜克制下的落寞沉重與感傷茫然)。
同樣,若譯者翻譯時能將自己的情緒調到與敘述者相似的狀態,在充分理解和尊重原文意義的基礎上,考慮如何將這種情緒用漢語準確而恰當地加以再現,也許就會認識到不應過分拘泥原文的句式、結構、標點等表層形式,而會基于語義的“信”去靈活地遣詞、造句、控制行文節奏,為表“情”服務,從而更接近曹老師所述的“達雅”,更接近“辭旨雅密,正而不艷”。人們常說譯者有如“戴著鐐銬的舞者”,因為“忠實”是翻譯必戴之鐐銬,如果說上述任何在語義、風格、情感等方面的不準確翻譯有如譯者戴錯了鐐銬的話,超量發揮的過火翻譯似有拋開鐐銬之嫌,而過分拘泥原文形式的翻譯則鐐銬過緊,有成為囚犯之虞。就 Limbo 的翻譯而言,也許“鐐銬過緊”錯誤更易體現為譯者有時忘記還要“跳舞”,或者跳的舞不成風格,有亂跳與隨便跳的嫌疑。我自己的譯文在這點上當然不算做得完滿,但我確實在翻譯時有這個明確的意識:譯文從遣詞造句到行文節奏都應盡力呈現某種一致的、能盡可能恰當再現原文境界的寫作風格。在此意識指導下,每一個選詞、每一處斷句、每一個看似簡單的標點,都有其目的與意味。當然,由于文學審美趣味的差異,肯定不是每個人都會對同一篇文章產生相同的審美,但譯文能獲得各位專家級評委老師的共鳴與認可,我愿意相信這表明我的這一“譯出意境與風格”的翻譯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實現,并為此深感榮幸與滿足。
回到前文的問題:究竟什么會造成 Limbo 譯文質量的差異?也許可以說,準確理解并表達原文語言意義是必要的基礎,更高的要求則是譯文整體是否能準確再現原作者借助語言或暗含或直接抒發的情緒。在原文語言理解層面,大賽組委會的“參賽譯文評分要點”圖文并茂地將易誤解處講解得非常明白清晰,其認真細致令人油然而生敬意。顯然,譯文在這些地方的錯誤量必然會導致質量差異。另外,你提到網上有讀者批評這個“評分要點”過于數字化、機械化,忽略了文學翻譯所應追求的美感——這一質疑乍看有理,其實不然。因為仔細看“評分要點講解”,有心的讀者不難注意到,其中強調譯文之文學美的措辭(自然也是評分時的重要考量)比比皆是,例如:“原文在刻畫心境和抒發感情方面都頗為考究”“描摹原文風格”“確定散文的基調(文體風格)”“協調隱喻和明喻,合理選用動詞”“鼓勵疊音量詞以避免重復”“注意銜接連貫”“保持原文的敘述方式和描述重心”“斟酌遣詞造句和行文節奏”等等。毫無疑問,評分要點要求譯文能夠兼具準確性與文學性,而后者恰恰是難以言傳,無法以標準化方式列舉,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能是極具私人性的因素,正如不同人的文學感悟力會導致他們對同一篇散文的閱讀體驗千差萬別,卻往往難以道其所以然一樣。若因此武斷地以為譯文評審老師會忽略文學翻譯所要求的文學美感,實在是極其盲目的自以為是。事實上,也正因為這一無法言傳的因素,請原諒我沒能也不敢對你或任何他人的譯文就“文學性”做出直接的評價,但我盼望上述我對自己翻譯過程中關注因素的分享能于你有所啟發。
感謝你注意到我的那幾點小小注釋——不過并不是如你所理解的那樣我本來就已對這些文化背景因素了如指掌,而僅僅是因為我也許多了一點點探究的意識和刨根究底的精神。你多半想不到,我為那區區四點注釋所花的時間也許比翻譯整篇文章的時間還要多——“墻壁上的方材”是怎樣一個圖景?確定是木墻后,“暖爐的手指”沿伸入墻內不怕火災嗎?“車庫的門邊”怎么能有臺階?如何在翻譯中既點題又照顧到 in limbo 這個固定搭配?就我而言,這幾點如果不理清楚,翻譯到那點的地方就會打結,難以繼續。既然每一點都是我自己在翻譯中感覺難以理解,經過再三思量、反復考證后才終于確定,因此很自然地認為也有必要為讀者作出簡明的解釋。而能否意識到原文中可能引起目標語文化群體困惑的特殊文化因素,并窮其所能運用各種工具與方法進行考證與解釋,我本人相信這也是一個優秀譯者所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事實上,翻譯理論界的研究成果也證實這種“語言外技能”與“工具使用技能”確是譯者必備之技能,詳見 TransComp 等翻譯技能研究組的研究成果)。
最后,感謝你的祝賀,也衷心祝賀你獲得優秀獎,我在你的年紀肯定不如你做得好。其實本次參賽純屬偶然,當時一時技癢投稿后并未奢想過會否獲獎,回頭看自己的譯文時更驚覺有諸多值得再斟酌處,所以對獲獎結果頗有又驚又喜感——驚的是自己無心插柳柳成蔭,喜的是自己多年來對翻譯發自心底的熱愛無意間竟得到這樣令人大受鼓舞的認可。在收到你的信后,則又添了一份慚愧:我自己水平有限,似乎并沒能如你所愿地直接回答你的問題。不過我心里很明白:譯無止境,唯有靠著虛心與堅持,我們在這條艱辛又漫長的道路上,才可能不斷進步,才可能既戴著鐐銬又跳出優美而自成風格的舞蹈。謹此與像你這樣虛心、努力和執著的翻譯熱愛者共勉。祝進步!
2014-11-8
編者注:本文由上海英語翻譯公司質控部轉載自《英語世界》官方博客
鄧志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