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電話:021-58446796
公司QQ:732319580
郵箱:daisy.xu@easytranslation.com.cn
網址:www.jpgfs2012.com
地址:上海浦東金橋開發區金豫路700號6號樓1樓
當前大學翻譯教育有病了,而且病情嚴重。表現之一是培養的翻譯專業學生無法適應市場用人單位的翻譯崗位的要求,造成翻譯專業成為難就業的專業,畢業即失業成為現實,很多翻譯專業的同學改行。讓眾多向往翻譯和外語學習的同學和家長望而卻步。到了該給大學翻譯教學診斷病情并且開藥方的時候了。
有些大學教師已經看到了問題,并且憂心如焚,但是大學教育的體質和固有的觀念,使得單靠少數人的吶喊無濟于事。但是不能因此不作為,應該看到教育改革不是啃不動的鐵板,而是不斷努力可以引導的領域,需要教育方、需求方、管理方以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為目標,通過交流和研討進行改進和革新。
在這方面,鄭州大學的李長林已經進行了總結,在2008年第4期的“中國科技翻譯”雜志發表了題為“翻譯方向的歷史性轉移”的文章。雖然是5年前的文章,但是對比國內翻譯教學的現狀,文章的觀點仍然令人深思。文章指出了大學翻譯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進建議,值得一讀。這篇文章很長,為了各位閱讀方便,現在摘錄主要觀點,與大家分享,并希望引起討論與反思。
---------------------------------------------------------
目前我國翻譯教育事業的現狀如何? 概括來說就是“四個陳舊”和“一個短少”, 即“專業方向陳舊”、“教材內容陳舊”、“教學方法陳舊”、“教師隊伍陳舊”和“授課時數短少”。
就目前我國高等院校的外語教學, 尤其是翻譯教學而言, 問題卻十分突出。首先是定向問題沒有解決。大學本科“譯”的問題放在“聽、說、讀、寫”的后面, 究竟譯什么, 達到什么程度, 定向不明無法定位。就教學內容而言,許多院校仍然沿著語言文學軌道前行, 當然也有一部分院校進行了修補, 但基本上沒有脫離傳統的語言文學軌道。其次是對變化的社會需求反應遲鈍, 變革速度緩慢, 與整個中國的發展趨勢很不協調, 甚至出現了嚴重的脫節現象。
現實已經告訴我們: 純文學翻譯教學和空洞的翻譯理論教學已無力面對今天豐富多彩的社會翻譯需要。
(目前翻譯專業的)教材組織結構沒有太大變化, 文學題材仍是主題, 理論論述仍出自文學名家之作。其次是這些題材所涉及到的翻譯方法, 它對學生掌握和運用它去處理自己的譯文作用甚小。
本科大學生畢業后能否做翻譯工作呢? 回答是肯定的。但必須對現行的翻譯教育作一系列的改革才可以做到。而其中, 教材內容變革是首要的。
首先, 大學本科翻譯教程在題材選向方面要為學生的未來正確導向。題材選編要貼近現實社會的方方面面, 諸如科技、經濟、政治、新聞、廣告、法律、文化甚至體育、藝術、音樂等也應有所考慮。其次, 大學本科翻譯教程要講授一些常用翻譯方法, 以開拓學生的翻譯思路, 提高翻譯技能。最后, 大學本科教程應附有大量的來自現實生活中的翻譯練習, 以利于學生實際操作, 增強翻譯語感。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翻譯課的教學法, 基本上是在延續50年前的模式:課堂灌注法, 即老師講, 學生聽。從緒論到結束語, 一章一節,一句一例按部就班講到底, 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在課堂上聽聽記記, 考試前讀讀背背,考試時抄抄寫寫, 拿上個考分結束翻譯課, 而且還自感學得不錯。考試結束, 文憑拿到了, 條條框框也基本上返還給老師了。現實生活中種種劣質譯文, 追其根源可能多數由此而來。
萬物理相通, 學翻譯也沒有別的靈丹妙藥。學習再學習, 實踐再實踐是做好翻譯的唯一藥方。翻譯理論一點不學不行, 否則只能是盲目翻譯, 費時費力效果差; 反之, 只學理論不去實踐, 只能是空洞理論, 而無法解決實際翻譯問題。為此, 讓學生走向社會或把課堂教學與大社會結合起來是學好翻譯的有效途徑。然而現實生活中, 墨守成規, 完成書本條條教學還是一些翻譯教師的選擇。如此方法, 不改誤人。
我國高等院校的外語教學歷來以語言文學為主線, 50年來未有根本性的改變。由此培養出來的學生, 除中途改行者外, 基本上都屬于語言文學體系人才。
我國高等院校翻譯教育業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 我國翻譯主攻方向業已發生了轉移這一事實, 但這并不是說文學翻譯和語言學習不再需要。語言和文學學習、研究與翻譯專家不僅過去需要, 現在需要, 將來也是不可或缺的。今天的中國與50年前大不一樣, 我們不能墨守成規, 一成不變。
文學翻譯已經不再是目前翻譯的主攻方向, 取而代之的是科技文體和應用文體的翻譯, 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必然, 也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注:本文轉載自“本地化世界網”,作者:崔啟亮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外語教學尤其是翻譯教學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即: 專業方向守舊, 理論脫離實際和過多追求經濟效益的傾向日益突出, 追求數量而不顧及質量, 過多強調外語的原定專業性, 而很少考慮學生走向社會后的適用性。上述種種成因很多, 與一成不變的專業設置有關, 與課程設置、教材及教法有關。
筆者曾走訪過幾家翻譯公司, 聽到的第一句話是: “英語本科畢業生一個不要”, 理由是素質差。他們說: “ 應聘畢業生總是拿出四級、六級、八級證書來證明自己的外語水平很高, 但卻無法譯好我們提供的資料”。這一結論對與否有待商榷, 但至少可以讓我們反思目前高校翻譯課程的現狀!